中医创新疗法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带来新希望
(记者:刘明远、张文)近日,宝魁中医诊所所长、中医针灸专家邢宝魁研发的 “基于豪针报刺法联合火针的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方法”,在中医界引起广泛关注,为众多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慢性滑膜炎和软骨破坏为主要特征。患者常伴有持续性关节疼痛、肿胀、僵硬,严重者会引发心血管、肺、骨骼等多种并发症。目前,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法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如非甾体抗炎药、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抗风湿药物等。然而,长期服用这些药物会引起胃肠道不适、肝损伤、高血压、肥胖等副作用。
在这样的背景下,邢宝魁凭借十余年的中医针灸临床经验,深入研究,创新研发出了火针联合毫针报刺法的中医针灸临床治疗方法。在中医理论中,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 “痹证” 范畴,主要与寒气、湿气等因素刺激有关。寒冷会使经脉里的气血凝结,流动不畅,从而产生疼痛。邢宝魁研发的新疗法,巧妙地将火针与毫针报刺法相结合。火针可激发经气,温煦人体阳气,增加局部温度,起到温经散寒、祛风除湿的作用;而针刺能够提高痛阈,报刺法及其叠加的针刺刺激配合局部关节运动,能够加强针感,促进患处血液循环,促进炎性吸收,增强疏通经络、抗炎镇痛的效果。二者相辅相成,可激发人体经气,温经散寒,促进气血流通,使经气直达病所,显著改善患者症状。
除了创新疗法,邢宝魁还总结出两大行针手法 “秘诀”:一为 “施针聚气”,施针时气沉丹田,聚精会神于指端,确保银针不弯,准确无误地到达所需穴位及深度;二是 “针下辨气”,通过针刺后手指端的感觉,辨析针下的虚实寒热,以此作为治疗依据。这两大行针手法,不仅提升了针灸治疗的精准度和安全性,还增强了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针灸医学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该治疗方法已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去年年底,一位被类风湿性关节炎困扰多年的患者慕名找到邢宝魁医生问诊。患者关节疼痛难忍,行动不便。邢宝魁运用其独创的 “火针联合豪针报刺法” 进行针灸治疗和调理,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显著改善,最终恢复了正常行走。
邢宝魁的创新疗法得到了行业内的多方认可。在国家级中医类学术机构中国针灸学会举办的年度学术研讨会上,该疗法引发热烈讨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李建辉评价道:“邢宝魁医师将豪针报刺法与火针有机结合,在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上实现了技术突破,其‘施针聚气’与‘针下辨气’手法体现了中医‘治神’思想的传承与创新,值得临床推广。”
同时,在北京中医药学会组织的临床技术交流活动中,从事中医风湿病临床研究三十余年的省中医院风湿科主任张鸣鹤主任医师也表示:“该联合疗法针对寒湿痹阻病机精准施策,临床验证显示能有效降低患者炎症指标,且规避了长期用药副作用,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疗法提供了新范式。”
这一疗法不仅彰显了中医针灸在治疗疾病方面的独特优势,也为推动中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相信在邢宝魁等中医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下,中医将在更多疑难病症的治疗上取得突破,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多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