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雕刻与艺术疗愈融合创新大赛圆满落幕,推动雕刻艺术迈向新高度
(责任编辑:张婷)2025年4月15日,由广东省雕刻艺术研究会主办的“岭南雕刻与艺术疗愈融合创新大赛”在佛山市南海区平洲玉器街顺利落幕。本次大赛不仅是岭南雕刻艺术的一次盛会,更是一场关于雕刻与情绪表达、心理疗愈深度结合的探索。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设计师、心理学研究者共同参与,为雕刻艺术在现代社会的多元应用打开了新的视角。
作为一次跨学科创新实践,本次大赛的参赛作品涵盖传统民俗雕刻、公共艺术设计、数字雕刻与心理疗愈交互等多个方向,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创作者的匠心与独特思考。参赛者不仅在雕刻技艺上展现出卓越水平,还将色彩、形态、材质与心理情感联系,探索雕刻艺术如何影响观者的情绪体验与心理状态。经过严格评审,六件作品脱颖而出,它们或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当代表达,或借助智能技术拓展雕刻艺术的互动性,彰显了雕刻艺术在心理疗愈与视觉沟通中的巨大潜力。
评审环节中,担任评委的文清女士以其在视觉传达、多媒体设计及艺术疗愈方面的专业背景,为大赛提供了独到的学术支持。文清女士长期研究视觉元素对情绪的影响及艺术疗愈在心理健康中的应用,她的评审不仅关注作品的雕刻技艺与文化价值,更从情感传达、心理影响、沉浸式体验等角度展开深入剖析,强调雕刻艺术在心理疗愈领域的潜在作用。她指出:“雕刻不仅是静态的视觉艺术,它同样可以成为观者情绪调节的媒介。通过材质、形态、触感、空间感的塑造,雕刻作品可以影响人的心理状态,激发舒缓、冥想、治愈等不同层次的情绪体验。”
在评审会议的间隙,部分参赛者与评委围绕“雕刻如何成为心理疗愈的介质”展开深入探讨。文清女士在交流中表示,艺术疗愈的核心在于情绪表达,而雕刻艺术独特的材质触感、光影变化与空间层次,能够对人的心理状态产生深远影响,未来这一领域值得更多探索。她认为,本次大赛中的部分作品已经展现了雕刻艺术在公共空间、心理咨询场景、沉浸式艺术展览中的应用可能,如何让雕刻在心理干预中发挥更明确的作用,将成为未来研究的关键方向。
本次大赛不仅推动了雕刻艺术在岭南地区的传播,也为全国雕刻艺术及相关跨学科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示范。多位行业专家指出,雕刻艺术的未来发展,既需要坚守传统文化的根基,也需要借助新技术、新观念进行拓展。此次大赛不仅让岭南雕刻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新生,也让更多人看到了它在情绪表达、心理干预、公共艺术等多领域的应用潜力。
广东省雕刻艺术研究会负责人在闭幕式上表示:“雕刻艺术不仅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可以成为心理关怀的一种创新媒介。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推动雕刻艺术与心理疗愈、城市公共艺术的结合,为更多艺术家、研究者提供实践与展示的平台。”本次大赛的成功举办,既是对岭南雕刻艺术传统魅力的致敬,也是对未来雕刻艺术发展可能性的积极探索。
“岭南雕刻与艺术疗愈融合创新大赛”的圆满落幕,不仅为雕刻艺术的跨界融合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向,也预示着未来艺术疗愈在雕刻领域的深入应用。在广东省雕刻艺术研究会的推动下,岭南雕刻艺术将继续与现代心理学、科技、设计等领域深度结合,向世界展现中华雕刻艺术在视觉疗愈与文化创新中的独特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