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受聘中港科技创新协会首席技术顾问,引领智慧物流变革之路
(文/林晓玉)近日,中港科技创新协会(China-Hong Kong Technology Innovation Association,简称CH-KTIA)正式发布聘任通知,宣布聘请周易先生担任协会“创新与技术委员会首席技术顾问”一职。消息一经公布,便在智慧物流与交通运输行业引发广泛关注。
在智能物流技术正逐步成为产业竞争关键驱动因子的当下,中港科技创新协会此番人事布局被业内解读为一次面向未来的战略部署。根据协会发出的官方聘书,周易将协助委员会构建专业智库体系、推动智慧物流成果集成转化,并为中港两地科技产业融合提供专业支持与战略咨询。
这一任命并不令人意外。过去五年内,周易作为上饶市三江成品油运输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不仅深耕危险品运输智能化管理,更在行业内率先推行智能调度系统、安全监控平台以及运输流程数字化改革,在运营安全、效率优化、风险控制等维度持续突破。他主导的多项企业级改革举措,已被视为危险品运输行业迈向“智能运营+风险感知”的先行样本。
从趋势映射的角度来看,中港两地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与数字化融合领域的步伐正逐年加快。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物联网等前沿技术正深度介入交通运输链条,倒逼传统企业从“载体提供者”向“数据驱动型服务商”转型。而这,恰恰是周易长期致力的技术主张:将企业运营嵌入可视化系统框架内,实现对运输节点、行为风险、设备状态的实时感知与响应。
正因如此,他在推动“数字安全”向“系统性可控”演进路径上的理念,获得了协会的高度认同。协会秘书处负责人表示:“我们此次聘任,并非仅看重其企业管理经验,更看重其技术理解能力与跨平台协同能力。周易具备深度理解行业痛点并转化为技术语言的能力,这对于我们未来开展中港科技协作、构建跨境技术资源协同体系而言,极具战略价值。”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周易表示:“智慧物流绝非简单的设备更新或系统部署,而是一种模式重塑。从中港产业协作的角度来看,我们更需要能够穿透‘流程’和‘场景’的系统性技术逻辑。担任协会技术顾问,我愿将已有实践经验、管理模型与协会平台资源结合,服务更多中小物流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
值得一提的是,周易近年来在行业技术传播方面也成果颇丰。他受邀参与多场区域级交通运输大会,担任评审专家、演讲嘉宾,并在若干智能交通研讨会中,提出了构建“基于时空标签的危险品运输行为预警模型”的方案设想,引发业内热议。其贡献已不仅局限于企业内部,更在公共层面产生了示范效应。
在外界看来,周易的任命不只是协会层面的专家配置更新,更反映出中港科技协同平台对“实践型技术领导者”的积极吸纳态度。当前,香港特区正在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布局,而大湾区与长三角地区的智能运输领域正不断交汇。此背景下,类似周易这样既熟悉内地产业机制、又具备前瞻技术思维的专家,将成为未来推动跨区域协同创新的关键枢纽。
协会方面透露,下一阶段将以“构建技术协作网、孵化高价值项目、推动行业标准联动”为目标,开展系列技术论坛与合作计划。作为首席技术顾问,周易将全面参与该委员会的规划制定与平台搭建,并承担跨机构协调、技术引导与项目评估等关键职责。
当前,中港两地正站在物流体系升级与技术融合加速的交汇点上。周易的加入,无疑为这一进程注入了更多确定性与技术动能。他的影响力,或将在更大范围内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