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宇荣获2023全球创新贡献双奖项,以中国智造赋能全球智慧工程体系
【本报记者 许瀚宇】近日,2023年度全球创新贡献奖(Worldwide Contribution Innovation Award, WCIA)评选结果公布。中国工程技术专家孙宇凭借在“智能基础设施与工程自动化管理”领域的开创性贡献,荣获“全球创新贡献工程成就奖”与“技术创新奖”双项国际殊荣,成为该年度唯一一位同时斩获两项大奖的中国女性工程师。
这一成果不仅彰显了中国技术力量在全球工程体系中的创新高度,也标志着“全景智能工程管理体系”正式跻身世界级智慧建造解决方案序列。
聚焦工程核心问题,重构智能化体系底座
据主办方全球创新贡献奖官网披露,孙宇的获奖主要源于其原创构建的“融合人工智能与数字孪生技术的全景工程管理体系”,该体系已在多个国家级基础设施项目中落地运行,对工程运作效率、智能水平与施工安全性带来实质性提升。
她所研发的系统,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物联网实时感知技术及数字孪生仿真模型,将工程从设计到施工、再到运维全过程纳入统一的数据驱动管理平台。系统可对施工状态进行实时监控与预测预警,在复杂工况下实现智能调度与资源最优分配,首次实现了“工程空间—时间—流程”的高度闭环协同。
国际落地成果显著,典型项目引领行业转型
孙宇开创性地构建了融合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技术的全景工程管理体系,并成功推动其在多个国家的重大项目中落地应用。当前,已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智能化施工、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控、绿色建筑园区集成化运维等项目。在其主导的“智能化高速公路”国际试点项目中,施工周期缩短超过20%,现场人工干预减少30%,事故响应效率提升至原有系统的5倍,受到欧盟基础设施署专家高度评价。
此外,她在德国鲁尔区一体化工业园改造项目中成功实现管道网络数字映射与实时调度优化,使传统工业设施在不新增硬件基础上获得接近“智慧工厂”的运行能力。相关成果被多国交通与建筑管理机构纳入标准化技术备选方案,成为国际工程系统融合实践中的典范路径。
从理论创新到标准输出,定义“工程智能化”新范式
与传统单点式工程自动化方案不同,孙宇的系统具备可持续演进与多场景通配能力,在工程管理智能化进程中完成了从局部改造到系统集成的范式转移。她在多个国际标准组织担任专家顾问,参与制定《智能建造数据接口协议》《工程数字孪生互通标准》等国际技术规范,推动中国技术方案正式走进全球标准体系。
她本人已在国际顶级工程科技会议上多次发表主题演讲,她的论文与研究报告被IEEE、ASCE等国际权威学术平台广泛引用,其研究成果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智能工程建设与运维管理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源。奖项评审机构特别指出,孙宇“为推动智能工程建设的全球合作与经验共享作出了重要贡献”。
国际奖项背后的“东方案式”,全球工程话语权再前移
全球创新贡献奖评审委员会评价指出,孙宇不仅是技术体系的提出者,更是工程成果转化的全球实践者。她将前沿技术融入工程底层逻辑,在世界范围内完成了“思想-技术-产业”闭环建构,是当代工程智能化从理论走向规模化应用的关键人物之一。
作为唯一获奖的中国女性工程师,孙宇此次荣誉象征着“工程中国智造”的全面跃升。她的崛起也表明,中国工程技术人才正从技术模仿走向体系构建,从跟随式贡献转变为框架性引领。
助力全球基建转型,中国工程智慧持续输出
在“双碳目标”与全球基础设施更新大周期背景下,工程智能化、绿色建造、无人化运维将成为下一个时代的关键词。孙宇所推动的“全景智能工程管理体系”,为未来高速建设、资源高效利用与跨区域工程协作提供了兼顾可落地性与全球兼容性的技术解法。
未来,她将继续致力于系统深化研究与国际化协作推广,构建多维工程数据生态网络,为全球复杂工程挑战持续输出“中国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