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资讯网 新闻 正文

从教具到系统:刘国强打造中国校园安全教育的原创样本

2025-04-14 10:24   来源: 互联网    阅读次数:3202

记者:李若彤在校园安全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当下,有一位来自北京的教育科技实践者,凭借十余年一线深耕,不仅构建起中国首套系统化、标准化的校园减灾教学体系,更以原创内容和技术方案推动公共教育与风险管理的融合。他就是北京市东城区平安星减防灾教育中心负责人刘国强,一位将教育与应急管理有效结合,并完成多个国家级版权登记的行动派专家。

2022年,刘国强与其团队正式完成《中小学校园安全整体解决方案》和《中小学应急安全教育系列课程及配套教具》的版权登记。前者通过6大模块构建了涵盖风险评估、制度建设、师资培训、预案演练与教具教学的系统框架,成为中国校园减灾教育领域首部具有完整体系性的操作工具;后者则以120节课程与千余件配套教具,形成适配不同年龄阶段、灾害类型与教育场景的交互式学习体系,实现从意识唤起到行为训练的全过程闭环。这两套体系的推出,标志着中国在校园安全教育内容研发方面从模仿输入迈向原创输出的新阶段

不同于传统教育产品的课件搬运和功能堆叠,刘国强的工作核心在于“体系设计”与“在地化落地”的双重把握。他不仅关心教材内容的科学性,更注重教具的可操作性、系统部署的可复制性以及校园内部角色协作的制度联动性。他将防灾教育视作一套动态治理机制,而非静态教学内容,这种结构性的思考方式,促使其成果极具推广性和适配力,受到各地教育管理机构和学校的高度认可。

最能体现这些体系实用性的,是它们在2023年积石山地震后的实际应用案例。甘肃省积石山县瓦窑沟小学在灾后复课期间全面引入《中小学校园安全整体解决方案》和《中小学应急安全教育系列课程及配套教具》,成为灾区第一批重建中实现“教育系统安全重启”的典型样本。该校负责人表示,这一套课程与教具帮助学生在地震阴影下快速重建心理安全感,提升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减轻教师组织压力,实现了从内容到机制的双重恢复力重建

除了积石山,刘国强所主导的系统还在北京市石景山区华奥学校等城市中小学中得到了规模化推广,并在多地教育部门主导的演练体系标准制定中提供了原型参考。这些落地成果表明,该系列作品并非空泛概念,而是真正具备“跨区域可复制、跨学校可部署”的教育治理工具,是连接内容供给与场景需求的桥梁式方案

而这一切成果的背后,来自于刘国强十余年来在教育一线与减灾系统之间穿梭的积淀。他深知每一所学校面临的制度约束、资源限制与心理预期都不同,因此系统的搭建必须兼具标准性与弹性。他在设计课程与工具时坚持“四易”原则——“易学、易教、易演、易评”,并将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与灾害传播规律相结合,创新引入“分层演练”、“角色路径卡”、“情境策略图”等交互工具,让学生在演练中学会判断、协同、逃生。

正如刘国强自己所说,“教育不应是标准的灌输,而应是面向个体的赋能,尤其是在风险面前,每个孩子都应该拥有最基本的生存权与决策权。”这句朴实却掷地有声的话语,也正是他持续推动原创课程与系统研发的动力源。

在知识产权领域高度重视实践价值的今天,刘国强的工作提供了一种值得借鉴的路径:将社会痛点转化为产品需求,以教育场景为基础嵌入技术与系统逻辑,再通过跨地域验证和制度协同推动机制化输出。他的原创内容不仅是一份版权登记的作品,更是一套能够被社会真正吸收、学校愿意采用、教师容易使用、学生乐于参与的公共教育资源。

未来,刘国强还计划将这两项系统以模块化形式在更多国家语言环境中输出,形成覆盖“灾害教育+技术工具+制度模型”的平台型产品。他期待这项始于中国的教育探索,能在全球范围内推动一场真正以学生为核心的灾害教育革命。而他本人,也将继续行走在那条将知识变成能力、将制度变成生命守护的道路上。

责任编辑:小志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第一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第一资讯网 Copyright©2015 diyizixunwang.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