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资讯网 新闻 正文

艺术教育与文化传承深度融合 李秋月教授助力赣县联合艺校开启发展新纪元

2022-08-16 17:58   来源: 互联网    阅读次数:3677

记者:张雨婷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美育建设的时代背景下,赣州市赣县区联合艺术培训学校迎来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该校与著名音乐教育家、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李秋月教授正式达成战略合作。此次合作聚焦县域艺术教育提质升级,通过整合学术资源与地方文化特色,为基层美育创新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标志着赣南地区艺术教育向“专业化、本土化、普惠化”迈出关键一步。

作为扎根赣县十二年的艺术教育实践者,赣县联合艺术培训学校始终以“让艺术教育照亮成长之路”为办学使命,累计培养艺术类本科生超500名,其独创的“文化课与专业课协同培养体系”助力众多学子实现升学突破,2022届学生本科双过线率达85%,其中张雨欣、陈昊分别以全省音乐类第89名、舞蹈类第134名的成绩创下办学新高。而李秋月教授作为民族音乐教育领域的权威专家,其主持的“非遗音乐传承与创新工程”覆盖全国200余所中小学,主编的《民族器乐教学法新探》被多所艺术院校列为教材。此次合作将围绕课程体系优化、师资能力提升、美育资源下沉三大核心展开,致力于打造县域艺术教育创新发展的示范样板。

在课程建设方面,李秋月教授团队深度参与学校教学体系重构。依托其在客家音乐文化研究领域的学术积累,双方联合开发的“赣南非遗音乐传承课程”首次系统整合采茶戏、兴国山歌等本土艺术资源,创新设计“传统技艺+现代艺术”融合教学模块。该课程计划于2022年秋季学期试点实施,覆盖全校60%的专业班级,配套编制的《客家音乐文化读本》将纳入学生日常教学。赣县联合艺校校长刘志强表示:“新课程不仅填补了县域艺培机构在地文化教学的空白,更通过‘非遗传承人进课堂’等形式,让学生深刻理解音乐背后的文化根脉,这对培养具有文化底蕴的艺术人才意义深远。”

师资队伍建设成为本次合作的重点突破方向。李秋月教授领衔的专家团队将定期驻校开展“名师工作坊”,通过示范教学、教案研讨、课题指导等方式,系统性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特别启动的“骨干教师培育计划”首批遴选12名教师参与省级教研项目《县域艺术教育模式创新研究》,并赴星海音乐学院等高校进行学术交流。古筝教师王璐在参与首期培训后表示:“李教授团队带来的‘情境化教学法’,让我们重新思考如何通过音乐激发学生的文化认同,这种教育理念的升级比单纯技术传授更具价值。”数据显示,该校教师近三年累计获市级以上教学奖项23项,专业认证通过率提升至92%,为教学质量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在推动美育资源均衡发展方面,合作双方展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李秋月教授将其主持的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乡村美育振兴行动”落地赣县,与学校联合发起“艺润乡野”公益计划。该项目计划两年内为赣县区15所乡镇中小学建立“艺术教育资源站”,通过捐赠乐器、培训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等方式,惠及超2000名乡村学生。2022年5月,首期“客家童谣音乐课堂”在江口镇中心小学启动,孩子们在学唱《月光光》《斑鸠调》等传统曲目的过程中,通过肢体律动游戏掌握基础乐理知识,这种“文化传承+美育启蒙”的创新模式获得师生广泛好评。赣县区教育局副局长李明辉指出:“此次合作将高校学术资源、地方文化特色与基层教育需求有机结合,为破解乡村美育资源匮乏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行业专家认为,此次合作开创了学术权威与县域艺培机构深度协同的先河。江西省艺术教育协会秘书长周伟分析:“李秋月教授的理论体系与赣县联合艺校的实践经验形成优势互补,这种‘顶层设计+基层落地’的合作模式,既能提升县域艺术教育的专业水准,又为非遗活态传承开辟了新路径。”随着合作效应显现,该校2022年秋季招生咨询量同比增长35%,其中乡镇生源占比首次突破40%,凸显出基层家庭对优质美育资源的迫切需求。

在乡村振兴与教育现代化协同推进的历史进程中,这场深度融合学术力量与地方实践的合作,正悄然改写赣南艺术教育的生态图景。当文化传承的使命感与教育创新的探索精神交织共鸣,当专业资源的“活水”持续润泽基层教育的“田野”,一幅“美育赋能成长、文化滋养心灵”的时代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责任编辑:小志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第一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第一资讯网 Copyright©2015 diyizixunwang.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