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行业标准审查会聚焦大型电源基地与新能源储能规划
(记者:李明辉)近日,能源行业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通过视频会议形式,分别组织召开了电力行业标准《大型电源基地输电规划研究内容深度规定》送审稿审查会和《新能源基地跨省区送电配置新型储能规划技术导则》编制大纲审查会。这两场会议的召开,对于推动我国电力行业的标准化建设,提升大型电源基地输电规划以及新能源储能规划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具有重要意义。
2022年10月27日,电力行业标准《大型电源基地输电规划研究内容深度规定》送审稿审查会顺利召开。会议汇聚了来自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等众多单位的专家和代表。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作为主编单位,对标准的编制情况进行了详细汇报。与会专家和代表对标准送审稿进行了逐章、逐节、逐条的认真审查,并在充分讨论后,原则通过了送审稿审查。
在审查过程中,专家们对标准的多个章节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例如,在第一章“总则”中,专家们建议将第1.0.2条修改为“本标准适用于消纳市场和送电通道需要统筹规划的大型电厂、电站群、新能源基地等”,以更准确地界定标准的适用范围。对于第1.0.3条,专家们提出应将“经评审的输电规划应能为开展电厂接入系统设计和相关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提供依据”修改为“经评审的输电规划应能指导电厂接入系统设计,并为相关输电网规划研究提供依据”,以更清晰地体现输电规划的作用。此外,专家们还对第二章“术语”提出了核对、修改的建议,要求参照电力行业标准《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名词规范》(DL/T 5607-2021)进行完善。
在专家委员会成员中,一位来自国家电网公司的专家强调,标准的制定应紧密结合当前电力行业发展的新形势,充分考虑大型电源基地输电规划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他认为,标准中对输电规划研究内容的深度规定,应能够为实际的输电规划工作提供明确的指导,避免因规定不清晰而导致规划工作的随意性。另一位来自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的专家则指出,标准中对新能源基地输电规划的相关条款,应更加注重与现有电网的协调和兼容性。他提到,随着新能源在电力系统中的占比不断提高,如何确保新能源基地的电能能够高效、稳定地输送到消纳市场,是当前输电规划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因此,标准中应加强对新能源输电技术、接入方式以及对电网稳定性影响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和规定。
紧接着,在2022年10月28日,电力行业标准《新能源基地跨省区送电配置新型储能规划技术导则》编制大纲审查会也顺利举行。会议吸引了国家电网公司、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的专家和代表,以及标准编制单位的代表们。主编单位电力规划总院有限公司对标准的编制原则、内容和分工、进度等进行了介绍。与会专家和代表对编制大纲进行了认真讨论,并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
在审查过程中,专家们对标准大纲的多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意见。例如,在“术语”章节中,专家们要求核实新型储能、电源侧储能、电网侧储能的定义,并对受端电网装机替代率等相关术语进行定义。此外,专家们还建议将“技术选型”、“布局与接入系统”章节调整到“选址规划”章节前,以使标准的逻辑结构更加合理。在“技术经济分析”章节,专家们提出应设定“方案技术分析”、“方案经济比较”和“财务分析”三个二级标题,并分别提出相应的分析原则和要求。
在专家委员会成员中,来自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专家呼斯乐表示,新型储能技术在新能源基地跨省区送电中的应用,是当前电力行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他认为,标准的编制应充分考虑不同类型的新型储能技术的特点和适用场景,为储能配置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他强调,在“技术选型”章节中,应详细阐述各种储能技术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在不同新能源基地送电场景下的适用性分析,以便为实际的储能规划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另一位来自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的专家则关注标准中对新型储能电站接入系统方案的要求。他指出,随着新能源基地的不断发展,新型储能电站的接入系统设计将面临诸多挑战,如接入点的选择、接入方式的确定以及对电网稳定性的影响等。因此,标准中应明确提出新型储能电站接入系统的原则和要求,确保储能电站能够安全、可靠地接入电网,并为电网的稳定运行提供支持。
通过这两场审查会,电力行业标准《大型电源基地输电规划研究内容深度规定》和《新能源基地跨省区送电配置新型储能规划技术导则》的编制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与会专家和代表们的专业意见和建议,将为标准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有力指导。这些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将有助于规范我国电力行业的输电规划和新能源储能规划工作,提升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为我国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diyizixunwang.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