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获奖后马超:畅聊建筑工程技术创新新征程
(文/苏佳佳)近日,马超凭借在建筑工程领域卓越的技术创新表现,一举斩获国际数字经济创新研究院 - 2022 年度建筑工程行业技术创新奖,成为行业瞩目的焦点人物。在荣誉加身之后,他对于未来技术创新又有着怎样的深刻洞察与宏伟规划?带着诸多业内人士的期待,我们有幸与马超面对面,展开了一场深度交流。
走进采访间,那座象征着至高荣誉的奖杯醒目地摆在桌上,而马超脸上谦逊又自信的笑容,仿佛诉说着他一路走来的拼搏与坚守。刚一落座,马超便感慨道:“这次获奖,于我而言是一份沉甸甸的认可,更是全新的起点。站在这个位置回望过去,深知每一步都凝聚着团队心血,而展望未来,建筑工程技术创新的天地广阔无垠,还有太多挑战等待我们攻克。”
谈及当下建筑工程技术的整体格局,马超微微皱眉,眼神中透露出思索的光芒,他缓缓开口:“当前,建筑行业正处在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节点,诸多新技术已初露锋芒,但尚未形成合力。就拿 BIM 技术来说,虽然在设计阶段应用渐广,可一旦进入施工环节,由于施工现场的复杂性、数据更新的滞后性,与理想中的高效协同仍有不小差距,导致施工进度受阻、成本超支的情况时有发生。还有,智能建筑设备虽不断涌现,但不同品牌、不同系统之间兼容性欠佳,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无法真正实现建筑的整体智能化管控。” 寥寥数语,马超直击行业痛点,展现出他多年深耕一线积累的深厚功底。
展望未来,马超的眼中燃起炽热的火焰,声调不自觉提高:“接下来,我们必须朝着深度融合与精细化发展迈进。一方面,跨领域技术整合是重中之重。例如,将 5G 通信技术深度嵌入建筑施工流程,利用其高速率、低时延特性,实现远程操控大型建筑机械、实时传输高清施工监控画面,大幅提升施工安全性与管理效率;同时,结合量子计算强大的运算能力,加速建筑结构模拟分析、能耗优化算法的迭代,为复杂建筑设计提供更精准决策支持。”
当被问及实现这些创新面临的阻碍时,马超苦笑着摇头:“困难绝非一星半点。首当其冲的是高端复合型人才的短缺,既懂前沿数字技术又熟悉建筑工程全流程的人才宛如凤毛麟角,高校课程设置与实际行业需求存在‘错位’,企业自主培养成本高昂且周期漫长。再者,现有行业标准与规范更新缓慢,新的技术应用缺乏统一指引,容易引发质量把控难、验收无据可依等乱象,阻碍创新成果的规模化推广。” 但话锋一转,他目光坚定,攥紧拳头说道:“不过,办法总比困难多,我所在的企业已经着手与高校共建联合培养基地,定制化培养适应未来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同时积极投身行业协会活动,助力推动标准规范的更新完善。”
在交流过程中,马超反复强调产学研联动的关键意义:“孤立的科研、产业、教育三方难以撬动行业大步向前,唯有紧密携手,才能让创新落地生根。获奖后,同行交流、合作的邀约纷至沓来,这是难得机遇。后续,我们计划联合多方优势力量,牵头打造建筑工程技术创新联盟,汇聚各方智慧与资源,集中攻克诸如建筑 3D 打印材料优化、基于区块链的建筑质量追溯体系构建等前沿课题。”
谈及对年轻从业者的期望,马超眼神中满是关怀与期许:“年轻一代是建筑工程的未来希望,我希望他们保持好奇心、勇于尝试新技术。不要惧怕失败,每一次挫折都是成长的宝贵财富。在校园时扎实学好基础知识,步入职场后多参与实战项目,积累一手经验,未来必能在这片领域闯出一片天地。”
随着采访接近尾声,马超起身,再次望向奖杯,语气坚定有力:“这次获奖是冲锋的号角,未来我将带领团队,全身心投入技术创新研发与推广,携手同行,为建筑工程从蓝图走向现实、为打造更智能、更绿色、更宜居的建筑环境贡献全部力量,不负大家的期待!”
告别马超,他的话语犹在耳畔回响,我们深信,在这位先锋人物的引领下,建筑工程技术创新之路必将越走越宽,迈向辉煌未来。